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1歲寶寶的“社交發展史”和應對對策

在擁有自主意識前, 寶寶已經有了他獨特的一套面對他人的方式, 這也是種“交際”, 不同的是, 此時的寶寶只是單純地表達他的喜好。 各年齡層的寶寶對人的方式是不同的, 如何依照寶寶對於他喜好的人或事物, 會欣然接受, 甚至緊抓著不放;相反地, 如果是他所排斥的, 他就會立刻上演哭鬧打人全武行的戲碼。 寶寶的世界很單純,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不需要社交了。 對照顧者來說, 教寶寶如何與人相處是項重要的課程, 如何讓他與人和平相處, 有禮貌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物, 是奠定寶寶日後與人相處的重要根基。

Advertisiment

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樂、分享食物時, 那純真的畫面是否也讓你莞爾一笑?“分享”是寶寶正式踏入交際的開始, 通過物品的共用與他人交流, 從你來我往的遊戲互動中, 學習禮讓、分享。 其實, 寶寶的差異性給予適當的教養方式, 與寶寶將來的社交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此與照顧者分享一些有用的方法, 一起來探索寶寶的內心世界。

3-4個月

多滿足寶寶想聽、想看的欲望以及留意寶寶對照顧者的表達方式, 如逗他、抱他、對著他微笑, 做出點頭、搖晃的回應。 你會發現, 寶寶會把頭轉向說話的人並微笑以對, 有時也會以蹬腿和擺手表達快樂。 另外, 此階段的寶寶有自己特定喜歡的人, 他可能會黏著某個人,

Advertisiment
一放手便會因充滿不安全感而嚎啕大哭。

應對對策

平時多與寶寶對話, 如此有助於促進寶寶的反應。 例如, 當要和寶寶的皮膚接觸時, 可以看著他, 並對視而笑, 和他說說話。 在寶寶的世界裡, 對與人交流的第一印象即是媽媽餵奶, 奶瓶和媽媽的乳☆禁☆房會使他感到滿足和快樂, 同時也體驗著這最初的社交接觸, 對你的寶寶而言, 這是段最享受的時光。

此階段的寶寶, 之所以會有“特定喜歡的人”, 主要是因為他認為對方可以滿足他的需求。 例如, 有些寶寶會黏著媽媽, 主要是因為母親能供給他母乳, 滿足他饑餓的需求。 寶寶有這樣的舉動是正常的, 並非一味只想黏著某個人, 等到他過了這一個階段, 自然會開始慢慢習慣與其他人相處,

Advertisiment
不會再堅持非要某個人照顧不可。

若是1歲以上的寶寶喜愛黏著特定的人, 家長要留意是否是自己陪孩子的時間不夠。 不管每天生活多忙碌, 撥出時間陪小孩是不可少的。 你對孩子的付出, 他都會記在心裡, 但千萬別用補償的心態去陪孩子, 他要的是你發自內心的付出。 此外, 同一個屋簷下應儘量做到教育的方式要一致, 不僅是父母, 即使是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也不應大相徑庭, 不可以有人扮白臉, 有人扮黑臉, 如此這般寶寶當然只會喜歡疼愛他的人。

4-6個月

寶寶開始對外界溝通產生濃厚興趣, 不喜歡一個人獨處, 時常發出“麼麼”、“叭叭”、“噠噠”等各種聲音, 有時會以假咳嗽和咂舌聲來吸引人, 他可能會摸著媽媽的臉表示問好,

Advertisiment
而且總是黏著媽媽或讓媽媽緊緊地抱著他, 見到熟悉的人會報以微笑。 反之, 如果見到陌生人就轉過臉表示害羞, 甚至害怕地大哭起來。

應對對策

認生對寶寶來說, 是區別身邊的家人與陌生人的反應, 此時家長不可責怪寶寶。 如果因寶寶認生而減少出門的機會, 對寶寶的發展反而沒有幫助。 家長可以先讓寶寶從熟悉住家附近的環境開始, 每次出 寶寶對於他喜好的人或事物, 會欣然接受, 甚至緊抓著不放;相反地, 如果是他所排斥的, 他就會立刻上演哭鬧打人全武行的戲碼。 寶寶的世界很單純,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不需要社交了。 對照顧者來說, 教寶寶如何與人相處是項重要的課程, 如何讓他與人和平相處,

Advertisiment
有禮貌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物, 是奠定寶寶日後與人相處的重要根基。

嬰兒從出生開始就會期望他人回應自己的需求, 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讓別人注意他們的需要, 尤其是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寶寶具有發出資訊和樂於接受母親響應的本能, 這種與父母之間最初的雙向情感是一切社會交際的基礎。 如果父母們希望寶寶長大後能成為一個性格開朗、受人歡迎和喜愛的人, 從出生開始, 就要對他們與生俱來的社交本能給予特別的關注和回應, 時時關注寶寶需要什麼, 説明他們順利走上社交之路。

當你看著你的寶寶門時跟寶寶介紹周圍的環境, 讓他慢慢地熟悉外在世界, 不要一開始就帶寶寶到人聲嘈雜的地方, 如此會給寶寶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如果親友要抱寶寶,他因認生而出現抗拒的肢體語言,家長不要勉強寶寶,硬要讓對方抱,可以跟對方說:“他現在可能不太喜歡,我們稍微緩一下再讓你抱他。”如果家中有陌生客人要來,家長應先跟寶寶介紹客人,不管寶寶是否聽得懂,都應讓寶寶做好心理準備,以免不適應。

父母平常應多花時間促進寶寶對外在世界的認知,不能等到問題出現時,才去想解決之道。經驗的累積,能讓寶寶在自然的情況下面對周圍的世界,父母應主動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寶寶一步步進入這個陌生的世界。

7個月-1歲

寶寶經常會以哭鬧、叫喊、咳嗽及嘴裡吹泡泡等方式來吸引他人注意。此外,寶寶也會開始對同齡的寶寶產生興趣,如果有另一個寶寶和他在一起,他會看著對方並伸手去摸,有時會抓對方的衣服或搶人家的玩具,表達很想和對方一起玩遊戲的欲望。

寶寶喜歡讓別人笑,而且能記得一些簡單的社交禮儀,例如“再見”,並且知道聽到“再見”時要揮揮手。此時寶寶的佔有欲很強,如果拿走他的玩具,他會表現出生氣的表情。

應對對策

儘量把握機會與寶寶相互觸摸,多玩碰觸遊戲。對寶寶呀呀學語發出的呢喃聲,家長可以盡可能地去模仿,與寶寶對答,如此會讓寶寶很興奮,會更積極地學說話。家長也可以發出其他聲音等待寶寶的回應,讓寶寶認識聲音與人的溝通作用。

經常笑出聲來贊許寶寶的行為,遊戲時多歡笑,講故事時多講笑話,以此來培養他在社交中的幽默感。讓寶寶多和其他寶寶或者不熟悉的人有相處的機會,通過有意識的社交禮儀,讓寶寶學習交際。

如此會給寶寶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如果親友要抱寶寶,他因認生而出現抗拒的肢體語言,家長不要勉強寶寶,硬要讓對方抱,可以跟對方說:“他現在可能不太喜歡,我們稍微緩一下再讓你抱他。”如果家中有陌生客人要來,家長應先跟寶寶介紹客人,不管寶寶是否聽得懂,都應讓寶寶做好心理準備,以免不適應。

父母平常應多花時間促進寶寶對外在世界的認知,不能等到問題出現時,才去想解決之道。經驗的累積,能讓寶寶在自然的情況下面對周圍的世界,父母應主動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寶寶一步步進入這個陌生的世界。

7個月-1歲

寶寶經常會以哭鬧、叫喊、咳嗽及嘴裡吹泡泡等方式來吸引他人注意。此外,寶寶也會開始對同齡的寶寶產生興趣,如果有另一個寶寶和他在一起,他會看著對方並伸手去摸,有時會抓對方的衣服或搶人家的玩具,表達很想和對方一起玩遊戲的欲望。

寶寶喜歡讓別人笑,而且能記得一些簡單的社交禮儀,例如“再見”,並且知道聽到“再見”時要揮揮手。此時寶寶的佔有欲很強,如果拿走他的玩具,他會表現出生氣的表情。

應對對策

儘量把握機會與寶寶相互觸摸,多玩碰觸遊戲。對寶寶呀呀學語發出的呢喃聲,家長可以盡可能地去模仿,與寶寶對答,如此會讓寶寶很興奮,會更積極地學說話。家長也可以發出其他聲音等待寶寶的回應,讓寶寶認識聲音與人的溝通作用。

經常笑出聲來贊許寶寶的行為,遊戲時多歡笑,講故事時多講笑話,以此來培養他在社交中的幽默感。讓寶寶多和其他寶寶或者不熟悉的人有相處的機會,通過有意識的社交禮儀,讓寶寶學習交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