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1歲家庭親子遊戲

0~3個月的親子遊戲

追視上下左右和遠近的物體, 有助於加強寶寶眼部的肌肉協調能力, 訓練他的“視覺集中能力”。

將一根繩子的兩端系在嬰兒的床欄杆上, 把一些小個兒的色彩亮麗的玩具、照片、小鈴鐺、蝴蝶結等東西用夾子夾在繩子上。 寶寶會在繩下挨著個兒地注視。 同時你也可以在旁邊, 用手指點著給寶寶講解。 或者取下來做一些緩慢的移動讓他追視。 但一定要記住, 不玩兒了, 就把繩子拆下來, 小物件也都收好。 千萬不能把繩子就搭在寶寶的床上。

寶寶喜歡一絲不掛, 那是因為皮膚會感到有點兒涼。

Advertisiment
觸覺的刺激對大腦的成熟有著很大的助益。

讓寶寶觸摸和把玩各種質地的東西:塑膠、天鵝絨(或燈芯絨)、麻布、木質品、海綿等等。 但是, 必需保證這些物品的絕對乾淨。 還可以用洗淨的雙手或者其他柔軟的東西(如羽毛、軟的棉紗布等)觸碰寶寶的肌膚, 撫摸他或者摩擦他。 同時觀察他的反應。

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用一個毛巾被卷成卷兒, 讓寶寶趴在上面, 毛巾支撐著他的胸部、腹部和大腿, 他的頭轉向一邊。 然後輕輕地搖動寶寶, 同時唱起溫柔的歌兒。 用一個癟一點兒的皮球也可以玩兒這個遊戲。 這個遊戲不僅有助於發展孩子的平衡感, 還能讓他們有機會聯繫抬頭, 鍛煉頸部力量。 肚子下微小的壓力也能幫助寶寶排除多餘的氣體。

Advertisiment

3~6個月的親子遊戲

寶寶已經能轉動眼睛和脖子追蹤物體了, 但“眼疾手快”還得訓練一陣子。

自製一瓶肥皂水, 拿一根吸管, 坐在寶寶面前, 出吹飄忽五彩的泡泡。 寶寶可以用眼睛估計泡泡的距離, 練習深度感知。 同時他會伸手去夠。 當寶寶準確地抓到第一個泡泡的時候, 他就前進了一大步。

與抬頭相比, 翻身和坐都需要更多肌肉和骨骼的力量發展與協調功能。

準備一個長條的但不要太粗大的靠枕。 讓寶寶趴著, 把靠枕放在寶寶胳膊和前胸下麵。 這個靠枕可以幫助寶寶較長時間抬起頸部和肩膀, 同時練習用胳膊學習支撐, 又能讓他騰出胳膊試著伸手夠東西。 父母可以在寶寶前面用他喜愛的玩具逗引他。

Advertisiment
幫助寶寶鍛煉臂部、背部、肩膀、頸部的肌肉。

平衡能力是坐和站必不可少的基礎能力。 節奏配合平衡, 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嘀噠寶寶”:雙手握住寶寶的腋下, 將他提起, 隨著兒歌的節奏, 像鐘擺一樣有韻律地搖擺寶寶。 幅度可以從小到大, 高度也可以慢慢升高。 “嘀噠, 嘀噠, 我是嘀噠寶寶!嘀噠, 嘀噠, 我是鬧鐘寶寶!嘀噠, 嘀噠, 現在一點鐘!”(說到幾點鐘的時候, 可以把寶寶舉高。 )

6~9個月的親子遊戲

寶寶肌肉的發展從頭、頸、肩部和胳膊開始, 然後是臀部、大腿和小腿。 大動作技能加上協調感、平衡感的綜合訓練, 能夠幫助寶寶鍛煉全身的運動能力。

把家裡的靠墊壘在一起, 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山頂”, 再把寶寶放在墊子上,

Advertisiment
讓他的軟綿綿、晃悠悠的墊子上學習爬上爬下、學習掌握平衡。 需要注意的就是, 最好在地板上玩兒這個遊戲而不要在床上, 以免寶寶摔下來。

精細動作的訓練其實是伴隨著很多其他方面的訓練一起進行的。 比如觸覺刺激、手眼協調、視覺辨別、空間意識等等……

把東西抓起來放進去再倒出來, 再放進去倒出來……這是寶寶普遍喜歡的一個遊戲。 可以用上各種器具, 盆、不銹鋼飯盆、塑膠量杯、寬口塑膠瓶, 小的放在大的裡。 然後再往裡裝各種玩意兒:積木、小號的毛絨玩具等等。 父母反復做幾次, 寶寶就能學會。 這其間, 除了訓練寶寶的精細動作之外, 還讓寶寶瞭解了大小、形狀、和物體的重量, 以及一定的空間概念(大和小,

Advertisiment
空和滿)。

類似于“藏貓貓”的遊戲, 事實上是在交給寶寶“事物客觀存在”這樣高深的道理。

和寶寶坐在一起, 用布把他最喜歡的玩具遮起來, 問他:“玩具哪兒去了?”幾秒鐘之後, 你邊說邊慢慢掀開布:“原來, 玩具還在這兒呢!”類似的還可以用把盒子或者紙把最受寶寶關注的玩具裝起來來玩兒這個遊戲。 逐漸地, 孩子就知道自己去尋找和發現了, 因為他知道東西“還在”。 同時例如“掀開布-看見玩具”“按下按鈕-彈出小丑”等這些遊戲, 還能幫助孩子認知行動(因)與效果(果)。 自己動手控制/做到一些事情的自信也在其中潛移默化。

9~12個月的親子遊戲

熟練的爬行迎來了站立和學步的開始。 大動作的學習此時帶來了更多其他技能的訓練與增強:手(腳)眼協調、平衡掌空、空間感知、身體意識……

踢球。爸爸雙手抱住寶寶的腋下,輕輕稍稍提起,擺動寶寶的腿,使他踢向皮球。皮球的滾動會讓寶寶很有成就感。這種擺動寶寶腿的方式,可以增強他腹部和腿部肌肉的力量。腳和腿感知到球,讓寶寶進一步感知自己的身體。當他可以站立時交給他踢球,寶寶就需要同時動用多方面的能力去完成這個遊戲了(看准球的位置-用腳準確地踢在球上-同時可以不讓自己摔倒……)。

聽力的練習,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同時帶來了樂感、節奏感以及平衡感的增進。

“小狗怎麼叫?汪汪汪~”“門鈴響啦!叮咚叮咚~”……既可以在平時學各種聲音給寶寶聽;也可以用各種物品發出的不同聲響吸引寶寶注意:用筷子輕敲玻璃杯、搖晃風鈴的聲音、電話的鈴聲等等;更可以在帶寶寶出門散步的時候,引導他聆聽這種自然的聲音:鳥叫、火車聲、喇叭聲等等。

在遊戲中(其實也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是:

愛——在親子遊戲的過程中,建立寶寶和父母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成果之一。寶寶喜歡遊戲,更喜歡看到爸爸媽媽溫柔的笑臉。

信任——很多遊戲都蘊涵著信任感的培育:如“小鳥飛”“蕩秋千”,一起沐浴玩耍,撫摸等等。對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日後人格發展的重要基礎。

獨立性——父母的扶攜終究指向的是獨立和能力。在遊戲過程中,不要強迫也不要勉力,瞭解孩子的性情,讓他玩兒得開心,並得到真正的訓練。

總之,適時的家庭遊戲可以為父母們提供一個很好的方式,來説明促進寶寶的各方面發育以及智力、能為、情感的培養。

踢球。爸爸雙手抱住寶寶的腋下,輕輕稍稍提起,擺動寶寶的腿,使他踢向皮球。皮球的滾動會讓寶寶很有成就感。這種擺動寶寶腿的方式,可以增強他腹部和腿部肌肉的力量。腳和腿感知到球,讓寶寶進一步感知自己的身體。當他可以站立時交給他踢球,寶寶就需要同時動用多方面的能力去完成這個遊戲了(看准球的位置-用腳準確地踢在球上-同時可以不讓自己摔倒……)。

聽力的練習,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同時帶來了樂感、節奏感以及平衡感的增進。

“小狗怎麼叫?汪汪汪~”“門鈴響啦!叮咚叮咚~”……既可以在平時學各種聲音給寶寶聽;也可以用各種物品發出的不同聲響吸引寶寶注意:用筷子輕敲玻璃杯、搖晃風鈴的聲音、電話的鈴聲等等;更可以在帶寶寶出門散步的時候,引導他聆聽這種自然的聲音:鳥叫、火車聲、喇叭聲等等。

在遊戲中(其實也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是:

愛——在親子遊戲的過程中,建立寶寶和父母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成果之一。寶寶喜歡遊戲,更喜歡看到爸爸媽媽溫柔的笑臉。

信任——很多遊戲都蘊涵著信任感的培育:如“小鳥飛”“蕩秋千”,一起沐浴玩耍,撫摸等等。對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日後人格發展的重要基礎。

獨立性——父母的扶攜終究指向的是獨立和能力。在遊戲過程中,不要強迫也不要勉力,瞭解孩子的性情,讓他玩兒得開心,並得到真正的訓練。

總之,適時的家庭遊戲可以為父母們提供一個很好的方式,來説明促進寶寶的各方面發育以及智力、能為、情感的培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