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 胎兒入盆了就不會再出現臍帶繞頸的情況了。
臍帶繞頸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翻滾打轉所致, 而胎兒入盆了, 他的頭和身體的位置基本固定了, 活動也受到了限制, 不會再出現翻滾等動作, 那麼也就不可能再臍帶繞頸了。
胎兒入盆是指在妊娠晚期(孕36周左右), 胎兒以頭朝下、臀朝上、全身蜷縮的姿勢, 使其頭部通過母體的骨盆入口進入骨盆腔, 並與骨盆相對稱。 這是胎兒準備好降臨發出的信號, 是順產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1、肚子形狀改變
當准媽媽感覺胎兒的位置在下降, 肚子的形狀, 猶如從一個西瓜變成了一個柚子, 這就是胎兒入盆了。
2、墜痛感
胎兒入盆後, 會壓迫到准媽媽的陰部和骶骨處, 你會感到下身有墜痛感。
3、尿頻
入盆後, 龐大的子宮進一步壓迫膀胱, 膀胱難以正常貯存尿液, 便會讓孕媽感到尿意連連, 不斷想上廁所。
4、胎動減少
胎兒入盆後, 活動受到限制, 所以准媽媽會感覺到胎動比以前相對減少, 但是在胎動比較多的時段, 每小時胎動的次數還是要大於3次, 如果不滿3次/小時, 加數1小時, 2小時胎動滿6次就可以了。
5、不規律的宮縮
胎兒入盆後, 會壓迫到宮頸, 所以孕媽可能會出現腹部陣陣發緊等假宮縮的症狀, 而真正臨產的宮縮, 是很有規律的下腹痛。
6、呼吸輕鬆、胃口變好
當胎寶寶入盆後,
胎位下移,
子宮對臟器的壓迫會明顯減輕,
尤其是心臟、肺部、胃部等位置較上的器官會逐漸恢復正常功能,
准媽媽會感到愈發輕鬆,
呼吸通暢,
胃口變好,
吃得也多了。
1、消除不良情緒
胎兒入盆後, 很多孕媽對即將到來的分娩可能會產生恐懼, 此時要對正確認識分娩, 放鬆心情對自身和寶寶都有很大的好處。
2、做好產前準備
確定胎兒入盆後, 准媽媽要和家人一起確定好分娩的醫院、路線、醫生和待產包, 以便隨時去醫院待產。
3、注意飲食
胎兒入盆後准媽媽的胃口變好了, 但此時還是要注意避免飲食過於油膩, 控制糖分, 甜食,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免造成營養過剩, 不利於順產。
4、定期產前檢查
准媽媽應每週按時參加產檢, 及時瞭解胎兒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