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工掙錢, 寶寶半歲的時候, 我就把孩子, 留在了老家, 讓爺爺奶奶照顧, 我和老公南下打工去了。 沒想到, 我們沒在身邊, 寶寶也生活得很好。
聽爺爺奶奶說, 寶寶膽小、害羞, 而且, 脾氣暴躁, 動不動就摔東西, 哭得驚天動地。 看到年輕的女人, 就跟在人家後邊, 眼神渴望。 更重要的是, 2歲了, 他還不開口說話。 這讓我們很是驚訝。 被人家的孩子, 不到兩歲, 都開始呀呀呀說話了。 他卻死活不開口。
趁著過年的時間, 我和老公回到老家。 當我們高興地伸出手臂, 想要抱他的時候, 他卻非常害怕, 小小身體, 捲縮到奶奶的懷裡。 我們看了, 很是難過。
我們拿出來給他買的好吃的, 好玩的, 他才逐漸從奶奶的懷抱中, 走了出來。 而且, 還拉著奶奶的手, 走到我們身邊, 讓奶奶幫他拿玩具。
大概和寶寶玩了一天, 他才對我們逐漸熟悉起來。
“叫媽媽!”我拉著他的手, 這樣給他說。 但是, 他聽到這句話, 瞬間掙脫我的手, 重新跑回奶奶身邊。
到了晚上, 奶奶說, 晚上你是跟媽媽睡, 還是跟奶奶睡呢?
寶寶猶豫不決, 看了看我們, 又看了看奶奶。 最終, 還是拉著奶奶的手, 意思是還要和奶奶一起睡。 平時在家, 他也是和奶奶一起睡的。 我的心裡, 又是一陣酸楚。
沒想到, 就當我們回房間的時候, 寶寶突然說話了, 清晰地叫了聲媽媽, 我聽了, 瞬間驚呆了。 寶寶居然開口說話了。 緊接著, 他有說了兩個字, 但含糊不清。
他見我沒聽清楚, 一直重複那兩個字, 我突然聽懂他說的那兩個字, 他在說:“媽媽, 別走!”
我的淚水, 頓時洶湧而出!
相關閱讀: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幾招輕鬆教寶寶說話

眾所周知, 關愛留守兒童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更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重點, 我們應毫不猶豫的扛起這份重擔。 我們工作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書, 更重要的是育人。 因此, 我們應該多關心學生,
一、對留守兒童要有愛心 、耐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 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 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對留守兒童來說, 他們更缺少愛, 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 因此, 我們作為老師要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 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 及時溝通。 對留守兒童來說, 他們更缺少愛,
二,關心留守兒童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留守兒童相對其他學生來說,他們是可憐的,他們沒有父母的疼愛。因此,我們關心他們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師的“愛心”去換取他們的信任,這要求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他們不在感到孤獨無助。
有一位學生名叫吳小龍,他幼年喪父,與常年多病的聾啞母親相依為命,生活起居困難,任課教師為其送去書包、鋼筆等必須的學習用品,以勉勵其刻苦學習,同時學校也免去了他的住讀生活費450元。當然,這樣的例子我們學校還有,僅此一項學校今年為關愛留守兒童免去生活費高達1800元之多。 雖然我們不能給他們很多物質上的幫助,但是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真誠去感動每個留守兒童那顆幼小的心靈,從而激發他們好好學習,熱愛生活。
三、關住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的嚴重問題,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裡寄錢,經常給孩子錢,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亂花錢、翹課、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班會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農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並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辦有手抄報、音體美興趣小組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填補了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另外,開展心理疏導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
四、 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監管,自製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甚至動用刀子等器具,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為班主任,我利用每週的法制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從電視上、網路上、多搜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五、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品質
留守兒童許多是由他們的奶奶、外婆等隔代親屬來撫養的,而農村這樣的老人文盲率超過70%,他們無法對孩子進行輔導,也很難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時的學業輔導與心理溝通。許多留守兒童因成績不好而產生厭學情緒,進而走上輟學道路。可以開展一幫一活動,或給他們開小灶,真正體會到了班級的溫暖和學習的樂趣。” 總之,作為老師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
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很重要。“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家訪,瞭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二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一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並採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
相關閱讀:三個親子遊戲,讓寶寶早些開口說話!
金石為開”。我們要有慈母般的愛,有持之以恆的耐心,就一定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二,關心留守兒童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留守兒童相對其他學生來說,他們是可憐的,他們沒有父母的疼愛。因此,我們關心他們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師的“愛心”去換取他們的信任,這要求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他們不在感到孤獨無助。
有一位學生名叫吳小龍,他幼年喪父,與常年多病的聾啞母親相依為命,生活起居困難,任課教師為其送去書包、鋼筆等必須的學習用品,以勉勵其刻苦學習,同時學校也免去了他的住讀生活費450元。當然,這樣的例子我們學校還有,僅此一項學校今年為關愛留守兒童免去生活費高達1800元之多。 雖然我們不能給他們很多物質上的幫助,但是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真誠去感動每個留守兒童那顆幼小的心靈,從而激發他們好好學習,熱愛生活。
三、關住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的嚴重問題,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裡寄錢,經常給孩子錢,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亂花錢、翹課、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班會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農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並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辦有手抄報、音體美興趣小組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填補了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另外,開展心理疏導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
四、 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監管,自製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甚至動用刀子等器具,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為班主任,我利用每週的法制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從電視上、網路上、多搜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五、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品質
留守兒童許多是由他們的奶奶、外婆等隔代親屬來撫養的,而農村這樣的老人文盲率超過70%,他們無法對孩子進行輔導,也很難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時的學業輔導與心理溝通。許多留守兒童因成績不好而產生厭學情緒,進而走上輟學道路。可以開展一幫一活動,或給他們開小灶,真正體會到了班級的溫暖和學習的樂趣。” 總之,作為老師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
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很重要。“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家訪,瞭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二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一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並採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
相關閱讀:三個親子遊戲,讓寶寶早些開口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