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一個不怎麼靠譜的公眾號發佈了一篇名為《一名有良知的疫苗工作者的心聲!所有父母必看!為了孩子的健康, 請遠離疫苗!》的微信文章, 頓時在網上被各類專家、醫生、網友批成了馬蜂窩, 從各種專業的、客觀的觀點出發, 告訴各位媽媽: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後來, 這篇文章直接被遮罩。

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身為媽媽的我們, 面對孩子的未來以及未知的危險, 有多麼的惶恐與無助。 畢竟我們不是專家, 不懂藥理, 只是茫然的看著綠色的“兒童預防接種證”上面清晰的寫著“入託、入園、入學必備”的字樣, 無奈又心疼的看著寶寶每次歇斯底里的嚎啕大哭, 以及接種疫苗之後連續幾天的種種擔心:會不會發燒、會不會過敏、會不會異樣等等, 夜不能寐。
我家小二寶馬上就到十月齡了。 剛才特意數了數, 身上一共挨了11針的疫苗,
但是, 到了預約的時間, 即便是糾結著, 但還要抱著小二寶去打疫苗。 因為即便存在各種潛在的危險, 但接種疫苗, 依舊是保護寶寶健康的最佳手段。
不管是一類疫苗還是二類疫苗, 在預防各類疾病的效果上各司其職。 一類疫苗屬於必打, 由國家財政支付, 所預防的傳染病的傷害力更嚴重一些。 這類疫苗屬於硬性要求, 涉及寶寶將來的求學,
唉!沒有疫苗是絕對安全的, 也不一定接種了疫苗就能夠百分百的預防疾病。 不過, 換句話來說, 打了疫苗, 在絕大幾率上是幫助孩子建立了抵禦相關疾病的屏障。 我們為什麼要因噎廢食呢?
不過, 為寶寶打疫苗, 媽媽即便不懂藥理, 不瞭解疫苗知識, 但要做好了這些工作, 還是會在一定比例上、在主觀條件下, 又降低了疫苗對寶寶可能帶來的傷害。
要確定寶寶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情況

1、寶寶出現感冒、發燒的症狀, 暫緩接種疫苗。
2、寶寶出現皮膚感染、濕疹嚴重等皮膚疾病, 暫緩接種疫苗。
3、寶寶正處在各種生病狀態, 暫緩接種疫苗。
因為疫苗本身就是一種減毒的病原微生物, 如果在患病期間接種會有兩個問題:一是疫苗本身有一些副作用, 可產生發熱、疲倦、起皮疹等等, 可能使寶寶的病情進一步加重, 也不利於患兒疾病的診斷。 二是生病時機體抵抗力差, 不易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抗體, 影響接種的效果。 因此, 在患病期間不能接種, 而應採取病癒後和防疫科醫生另行溝通、確定新的接種時間進行補種的措施。
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 媽媽一定要做到這些
1、不厭其煩的確定寶寶接種疫苗的種類。

很多家長會在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把重心放在擔心寶寶害怕、疼痛或者哭泣上。其實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媽媽提前來做,那就是:不厭其煩的確定寶寶接種疫苗的種類。
媽媽儘量在護士為寶寶接種疫苗前,再次主動核對寶寶的名字、月齡以及本次接種疫苗的名字,有條件的最好要求看一下護士所拿的針劑瓶子,確定下疫苗的生產或保質日期。
2、不要哄騙寶寶,或徒增寶寶的壓力。
有些媽媽在抱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會告訴寶寶說不疼,或者阿姨是給糖糖吃等等。寶寶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忽然受疼,從而會更加委屈難過。
有些媽媽則在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又是蒙眼睛、又是用力抱緊或訓斥其不配合。如此以來,只是徒增了寶寶的無形壓力,只會讓寶寶更加恐懼,不配合。
3、盲目指責護士,或對護士的工作指手畫腳。
有些家長則看著寶寶哭的傷心就開始指責護士,或者在護士準備疫苗的時候迫不及待的指手畫腳。這樣只會讓護士增加煩惱。其實家長更應該相信護士的職業素養,配合護士的工作,迅速完成為寶寶打疫苗的事情就OK了。
我有一個護士朋友曾經特別委屈的講了一件讓她極為傷心的事情。她在一個很冷的天氣裡為一位小寶寶打疫苗的時候,因為有些疫苗是需要冷藏儲存的,拿出來有些涼,她就好心握在手心裡暖了一會兒。結果那個家長立即急吼吼的開始對她訓斥,說孩子已經脫了衣服好半天了,還不趕緊打,孩子感冒了誰負責?其實也就只是多了一分鐘不到的時間而已。她當時傷心極了,也懶於為自己的行為解釋什麼,按部就班的為寶寶打過疫苗,交代清楚後續事項後,自己跑到洗手間裡平復了好一會兒心情。

很多時候,理解都是相互的。
4、接種疫苗之後,一定要在醫院觀察半個小時之後再離開。
疫苗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滅活或減毒的微生物,因此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主要有:局部紅腫、硬結、發熱,同時伴有渾身不適、倦怠、不思飲食、乏力等綜合症狀。這些經過休息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在兩天內恢復正常。
注射完疫苗後,一般情況下都會反復交代寶寶觀察半個小時,如果出現急性過敏反應,方便醫生及時對症處理。如果寶寶回家後出現突發性高熱、意識不清、嘔吐、抽搐等情況,要立即就醫。
很多家長會在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把重心放在擔心寶寶害怕、疼痛或者哭泣上。其實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媽媽提前來做,那就是:不厭其煩的確定寶寶接種疫苗的種類。
媽媽儘量在護士為寶寶接種疫苗前,再次主動核對寶寶的名字、月齡以及本次接種疫苗的名字,有條件的最好要求看一下護士所拿的針劑瓶子,確定下疫苗的生產或保質日期。
2、不要哄騙寶寶,或徒增寶寶的壓力。
有些媽媽在抱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會告訴寶寶說不疼,或者阿姨是給糖糖吃等等。寶寶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忽然受疼,從而會更加委屈難過。
有些媽媽則在寶寶接種疫苗的時候,又是蒙眼睛、又是用力抱緊或訓斥其不配合。如此以來,只是徒增了寶寶的無形壓力,只會讓寶寶更加恐懼,不配合。
3、盲目指責護士,或對護士的工作指手畫腳。
有些家長則看著寶寶哭的傷心就開始指責護士,或者在護士準備疫苗的時候迫不及待的指手畫腳。這樣只會讓護士增加煩惱。其實家長更應該相信護士的職業素養,配合護士的工作,迅速完成為寶寶打疫苗的事情就OK了。
我有一個護士朋友曾經特別委屈的講了一件讓她極為傷心的事情。她在一個很冷的天氣裡為一位小寶寶打疫苗的時候,因為有些疫苗是需要冷藏儲存的,拿出來有些涼,她就好心握在手心裡暖了一會兒。結果那個家長立即急吼吼的開始對她訓斥,說孩子已經脫了衣服好半天了,還不趕緊打,孩子感冒了誰負責?其實也就只是多了一分鐘不到的時間而已。她當時傷心極了,也懶於為自己的行為解釋什麼,按部就班的為寶寶打過疫苗,交代清楚後續事項後,自己跑到洗手間裡平復了好一會兒心情。

很多時候,理解都是相互的。
4、接種疫苗之後,一定要在醫院觀察半個小時之後再離開。
疫苗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滅活或減毒的微生物,因此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主要有:局部紅腫、硬結、發熱,同時伴有渾身不適、倦怠、不思飲食、乏力等綜合症狀。這些經過休息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在兩天內恢復正常。
注射完疫苗後,一般情況下都會反復交代寶寶觀察半個小時,如果出現急性過敏反應,方便醫生及時對症處理。如果寶寶回家後出現突發性高熱、意識不清、嘔吐、抽搐等情況,要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