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皮膚嬌嫩, 很容易出現外傷, 而且也很容易留下傷疤。 所以, 寶寶受了傷以後的護理, 就要受到我們的高度重視。 而且, 寶寶所受的傷也會各有不同, 媽媽們要如何應對呢?
1.刺傷
一般來說, 被刺傷的傷口都很窄, 但很深, 細菌容易在傷口上滋生, 很容易引發炎症。 而且被刺傷後, 無論傷口大小, 都有患上破傷風的危險。 因此, 刺傷後要及時就醫。
那麼, 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做些什麼呢?我們首先要先將自己的手洗乾淨, 然後用消毒過的器具來對傷口進行處理。 我們的處理也只是比較簡單的, 這是在去醫院並不太方便的前提下所做的事, 也就是將異物取出。 如果異物沒有傷害性, 可以用在火焰上消毒過的鑷子, 待鑷子冷卻之後, 再輕輕取出異物。
2.擦傷
如果擦傷只是表皮受傷, 傷勢比較輕微的話, 在家處理就可以了。 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用清水清理傷口,
3.裂傷
要及時進行縫合, 因為拖的時間越久, 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就會越高, 留下傷疤的可能性也會越高。 所以, 遇到這種情況, 及時就醫是非常重要的。
4.割傷
割傷以後, 首先要做的就是止血, 然後再用繃帶將傷口固定住。 一般來說, 當傷口流血的時候, 我們可以選擇壓迫止血法, 也就是用手指或者手掌壓住傷口, 讓傷口在壓力的作用下不再流血。 如果身邊有條件, 可以用乾淨的紗布壓迫傷口, 達到止血的作用。
在傷口不流血以後, 再用酒精或者是碘酒對傷口進行消毒, 然後用創口貼對傷口進行覆蓋, 傷口較大的話, 就要用消毒紗布啦。 但是, 如果傷口過大的話, 一定要去醫院進行縫合, 這樣才能避免留下較大的傷疤。
5.抓傷
可以說, 抓傷在小朋友當中還是比較普遍的。 小朋友在玩耍的時候, 很容易就被其他的小夥伴弄傷了。 但是一般來說, 抓傷的傷口都比較小, 所以進行消毒處理, 再貼上創口貼就可以了。 但是, 要注意用流動的水對傷口進行處理哦!家長們要注意,